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(PRRS,俗称“蓝耳病”)的准确诊断高度依赖科学采样。不同样本类型适用于不同检测目的(抗原筛查vs抗体监测)、感染阶段和猪群状态。合理选择血清、口腔液或肺组织,是提升猪蓝耳病检测效率与结果可靠性的关键。 一、血清:抗体与病毒载量的“金标准”样本
适用场景:个体或群体抗体水平评估(ELISA)、病毒核酸检测(qRT-PCR);
优势:病毒RNA浓度高(尤其在急性感染期),抗体稳定,检测灵敏度高;
采样建议:
急性发病猪:采集发热期(3–7天)血清,病毒载量较高;
羡群监测:每栏随机采5–10头,混合或单独检测;
注意避免溶血,4℃保存24小时内送检,-20℃可长期冻存。

二、口腔液(唾液):群体监测的高效无应激方案
适用场景:大群PRRSV抗原动态监测、疫苗毒株追踪、早期预警;
优势:无需抓猪,减少应激,适合频繁采样;成本低,操作简便;
局限性:病毒浓度低于血清,慢性感染或低毒力株可能漏检;
采样要点:
使用洁净棉绳悬挂于栏内,让猪自然啃咬15–30分钟;
每栏1根绳,避免交叉污染;
采集后立即冷冻,运输中保持冷链;
建议配合qRT-PCR使用,不推荐用于抗体检测。
三、肺组织:病理确诊与病毒分离的常见选择
适用场景:剖检病例的确诊、病毒分离、新毒株鉴定;
优势:病变组织中病毒含量较高,尤其适用于死亡病例;
采样规范:
选取典型间质性肺炎区域(紫红色、橡皮样质地);
无菌操作,分装两份:一份固定(10%福尔马林)用于病理,一份冷冻用于PCR;
需配合生物安全防护,防止气溶胶传播。
四、综合策略建议
引种检疫:以血清ELISA+PCR为主;
日常监测:口腔液定期筛查+血清验证阳性栏;
疫情暴发:急性病例采血清,死亡猪采肺组织。
结语:没有“较好”的样本,只有“较合适”的选择。根据检测目标、猪群状态与资源条件灵活组合,才能实现猪蓝耳病的精准诊断与有效防控。